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是985一所大学的高年资教师,迄今获得四个国自然基金项目(1个青年+3个面上项目),另外作为国自然函评专家也已经将近十五年,对国自然申请和评审都有一些切身体会,一直想整理一下思路,因拖延症迟迟没有行动,最近邮箱多次收到LetPub关于基金申请的征稿,正好借这个平台和机会促使自己把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基金申请者有所启示。
(一)从申请者角度谈国自然申请经验
(1)选题(idea)
关于国自然标书,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科学idea的培养一定是贯穿你整个科研生涯的,只有那些不断有新idea的科研工作者才能走得更远。
那么作为初入学术圈的青年人,最初的科研idea大都是来源于导师,但平时在做实验或者看文献期间要有意识地锻炼科研idea,在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期间,从中捕捉可能的后续研究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枝生出新的idea。
比如笔者本人的第1个和第2个项目分别是在博士研究和博士后研究期间产生的想法,再通过查阅文献,最终产生国自然申请项目。
另外,也可以围绕所在的学科特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该方向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未解决的问题中引申出自己的申请项目。
(2)申请书(标书)
关于申请书的书写,目前已经形成一定不成文规范。也有很多渠道获得各种申请书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或者很多院系邀请有经验的申请人讲解各种申请策略和经验,也会有多种途径获得一些申请书样本,笔者在这不具体详述。
建议开始写申请书的青年学者,可以多多学习中标的申请书,每一份申请书都凝练了申请人很多心血和努力,我们可以借鉴,从而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对一些写得好的申请书,甚至可以反复多次精读。申请书跟其他文字工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整体的逻辑性要求非常高。
另外,我想强调的就是申请书写到一种什么程度觉得合适?首先就是申请者本人经过反复打磨觉得申请书已经达到自己能做到的极限。而申请书最终是要呈给专家评审的,需要达到雅俗共赏,小同行觉得好,而大同行甚至不是本行业的能看懂也觉得好。
申请书包括内容、逻辑、字数、布局等等各个方面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细节决定成败,很难想象一个错字连篇的申请书能够得到好的评审意见。
(3)申报学科(申请代码)
我们在申报前要充分了解和评估所报学科的科研现状和特点,一般来说大学科人多,竞争激烈,主要靠科研基础和申请书实力来进行评判。
笔者第一个国自然项目(面上)就是博士后回国后在竞争激烈的免疫口获得资助,而后来的工作主要是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就再也没勇气在免疫口(更侧重于基础研究)申请。
对于一些小学科,学科自身需要发展,而且学科内的主要团队都互相了解彼此的研究项目,这种情况对一些单打独斗的青年学者甚至不是本学科口的申报者就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在申报选口前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百胜。
另外一个我们可以对申请书中文关键词进行推敲和斟酌,你所选关键词,尤其是排在前面的关键词也会影响到你的项目会是哪些小同行进行评审。同时,也要了解和你研究方向相同的团队项目申报和批准情况,做到对你潜在竞争对手充分了解。
(二)从评审者角度谈国自然申请经验
作为评审者,在拿到十多份申请书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项目合理的评审非常重要。我个人的评审习惯是将一部分初看就有明显缺陷的项目否定掉,然后再对剩下的项目排序和逐个排除,甚至有的项目之间会反复比对,仔细斟酌取舍。
评审者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评价标书的质量:选题及是否合理;研究内容是否能达到选题的目的;是否具备足够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否定申请书的一个常见依据,就是申请书在这三个方面是否有明显缺陷或者短板,因此作为申请者本人一定要尽早动手,尽可能地补齐短板,比如前期研究基础,再比如文章等等。
下面就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1)选题及是否合理
关于选题,我已在前面进行了详述,选题选得好,事半功倍,对于青年基金,其idea更是决定你能否拿到资助的核心要素。作为评审者,对选题的评判主要考虑其新颖性、研究意义及是否有应用前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选题要小而具体,尤其对于青年基金,切忌选题大而空泛。
选题合理性需要通过立题依据来体现,评审者主要评判申请书国内外研究背景和申请者的前期研究基础两部分结合能否逻辑推理出项目的研究意义和项目的合理性。在这里非常强调申请书题目和摘要的反复凝练和推敲。不恰当的题目和摘要可能会导致申请书被评审者直接否定。
(2)研究内容及方案等能否达到研究目的
这一部分是申请者如何做、怎么做从而达到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案要与研究目的相匹配,也就是通过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案中采取的方法措施等能否达到申请者的研究目的。
国自然中标的基金题目中往往带有“机制”两个字,但申请者一定要仔细斟酌你的研究是否是涉及机制。
这里切忌过分追求技术上的高精尖,也就是所谓的大炮打蚊子,尤其要结合自己所在的研究平台,用最简单和适用的技术达到研究目的最佳。
(3)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
研究者能力,主要通过第一申请者发表的文章来体现。以前对青年基金的申请者文章要求没那么高,但近年来申请者科研基础逐年增强,一些青年申请者已经发表大量很好的文章。因此如果文章欠缺的申请者,最需要做的是,沉下心来好好补足这块再进行项目申报。
申请者发表的文章除了反映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外,也能反映申请者的工作基础和工作条件,评审者会重点看申请者的前期研究能否支持申请项目假说等,一些支撑假说的关键实验数据对项目获得资助非常关键。
当然申请能否获得成功,运气毋庸置疑也是因素之一,比如你自己申请书所在这一组是否都实力强劲,项目是否到了特别懂行的评审专家手里,或者项目申请人相对严苛或者温和。
我甚至给学生讲过,好的申请书能让评审人觉得不给予资助自己都不能释怀的程度。我总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标书的申请中,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最后用一张小图对申请中标的因素进行总结,祝大家好运!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授权代理商 | 加入我们
© 2010-2024 中国: LetPub上海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0217908号-1 沪公网安备号:31010402006960 (网站)31010405000484 (蝌蝌APP)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159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23]2004-152号
礼翰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1803室